从弱格八字:己卯日柱生于壬子月命理分析
- 作者: 帝神小编
- 来源: 帝神算命网
- 2024-11-06
从弱格八字:己卯日柱生于壬子月命理分析
乾造八字:丁巳,壬子,己卯,癸酉
日主网络:
己土生在子月,为生在弱月,后三柱皆为异党,日主从弱无抑制,财旺使我弱,取酉金食神为“扶抑”用神。从调候的角度看,《穷通宝鉴》曰:“三冬己土,湿泥寒冻,非丙暖不生,取丙为尊……无丙用丁,但丁不能解冻除寒”。“己土为田园卑湿之土,生于冬令,湿泥寒冻,不见丙火,毫无生气,调候为急,以丙为紧耍用神。这说明:己生冬月,调候为急,调候以丙火为主。但综观全局,年支巳中藏有丙火,虽干上没有透出,但还是透出了丁火,权而用之吧。这时“扶抑用神”仍然要让位于“调候用神”。再看流通状况,五行俱全但气势不够流畅,土(己)生金(酉),金生水(癸水),水生木(卯),木却生不着火(丁已),火也生不着土(己日干)中间的月令壬子就是“关”而且,月柱和年柱是水火相战,没有通关之字,日支卯木又和时支酉金冲克,仍然没办法得到彻底地解决,这些都是隐患。
格局网络:
己土生在子月,癸水透干,偏财格无疑。水既当令,又透出壬癸水发用,左右环流,冲天奔地,势不可当。加上有时支酉金作为“源头”发源,也是标准的“食神生财”格。而口支卯木可以充当这股强势的发用机制,形成了“财资弱杀”的格调。无疑这是个富贵双全的格局。
全局用神:
但是当把两个网络放在一起分析的时候,问题来了,日主网络本身就是存在矛盾的,日主从弱喜抑制,说明他弱不堪扶,而从调候的角度还必须以火暖局,否则全局将没有生机,而调候用神又没有丙火,只能用丁火,丙火为太阳之火,丁火只能相当于一个火炉,两者能量级别不能相提并论,而这个丁火在年干,为祖上,这折射出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就是日主本人不行,是个弱主,但是祖上给他留下了基业(火炉),他就必须守住这个火炉不要让它熄灭,可是,他弱不堪扶说明能力不够。月柱壬子又与年柱丁巳紧贴在一起,壬来合丁,消减丁火用神的威力,子来克已火,动摇这个丁火的根基,给整个命局蒙上了一层阴影,如果弃丁火不用,仅用地支已火,那已火也是偏安一隅,离日主较远,且要受到紧貼的月令强水的压制,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从人世的角度来分析这种组合形象,月为父母宫,是我父母辈分的人在抢祖上留给我(日主)的东西,他很强势(月令)其他的族人势力(已火)力量偏弱,也帮不上我的忙。所以整个命局来说月柱壬子就是“全局忌神”,那自然木火就为“全局用神”而金是助水的,自然也要归为忌神一类。可以说,命局的格局网络是成功的,富贵双全没问题,但日主网络存在着太多的问题,用神破损严重,日主弱不堪扶,他无法扭转自身的病弱趋势,也无法掌控全局,富贵难以长久。实际上,这是明建文帝朱允坟的八字。本为明惠帝,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淸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上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淸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才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而从建文帝的人生经历来看,与命局分析是完全相符的。
建文帝生于1377年12月5日,即洪武十年。这个年幼的皇孙被描述为早慧、孝顺和正直,据说他的祖父很爱他。如果不是遇到意想不到的事变,他可能会一直默默无闻地活下去。1368年2月,洪武帝开始为王朝定下传统,即立朱允坟的父亲朱标为太子,因为朱标是他的嫡妻马皇后所生之子。洪武帝的目标是为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一个正式的原则,希望以此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朱标在许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亲:他是一个性情温和而有教养的人,但不勇武。明太祖虽然对他的第四子朱棣的军事才能很肯定,但为了王朝的利益,他仍把朱标希做他恰当的继任人。但使皇帝震悼不已的是,朱标在他的盛年37岁时即于1392年5月17日死去。可是,接班的次序是很淸楚的:朱标的嫡妻所生的长子已在10年前死去。因此,皇帝只好找朱标一系的次孙朱允玟一即朱标的活着的最年长的合法儿子为储君。这个未经过考验的男孩被立为皇嗣时不足15岁,他绝不能与他的祖父或他的叔辈相比肩,他的指定只不过是长子继承制原则的体现而已。传说太祖朱元瑋曾出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他和燕王朱棣应对。朱允炫对曰:“雨打羊毛一片膻。”朱棣则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朱棣之对太祖较为满意。无论传说真假,但从中也看出了朱允炫的懦弱、平庸和朱棣的野心勃勃。
在朱元璋死去后几天,朱允炫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他改年号为建文元年,并尊封他的母亲,皇妃吕氏为皇太后。关于朱允炫的个性和他在位时国内发展情况现已无从考证,因为在他死后,明朝的记录都被寡改的销毁殆尽。建文帝时期的档案文献和起居注全道毁灭,而幸存的私家记述又概遭禁止,从这点来看,他应该很悲哀。年轻的建文皇帝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腼腴且又毫无国政经验;且不说和他的前皇祖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温顺的性格和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他真正关心他祖父的高压行政措施对平民百姓的影响,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因此,他在政府的言论和行事上努力实行一些较大的变革,但这些变革却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引起最大的灾难性后果的是变革之一是削夺诸藩王的权力。1370年以后,明太祖陆续分封了他年长的九个儿子,把他们封在西北边境和长江中部,王位世袭:这些藩属王国都是用来作为抗击蒙古侵略和镇压叛乱的支柱。王子们都享有巨额年俸和广泛的特权;虽然他们在法律上对境内平民百姓不享有直接的行政权力,但他们每人都节制三支辅助部队,其人数在3000—15000之间。1398年末,即建文帝即位之初的几个月中,开始考虑怎样增强自己的权力而同时削弱诸封建王国的权力,并且利用或有或无的罪名对那些较小较弱的藩王采取激烈的行动。周王朱棣是第一个倒台的,接着另外四个王子也垮了下来: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檨。一年之内在五个举足轻重的藩封被废之后,燕王便成了下一个目标。朝廷承认他是最棘手的敌人,因此在行动上很小心谨慎;可是,这样一来反而给了燕王集结部队和作准备的时间。
燕王朱棣生于1360年5月2日,他长得强壮有力,同时也精通武艺,而且据说在学习儒家经典和文学方面也是出色当行的。他的文学功底在正史中有所表述。1370年5月,洪武帝把他封为燕王,定他的封地在北平(北京),让他坐镇北方边境,以保证国内的安全和抵御蒙古人的入侵。1399年7月末:建文朝的军官抓到了属于燕王藩国的两名下级官员,并把他们送往南京以煽惑罪处死。燕王抓到了把柄,利用这个机会在8月5日向邻近几个州县发动军事进攻,借口要清除朝廷里的奸佞官员。在朝廷和燕王之间开始了一场血腥的、持续三年的军事对抗:后来这场战争被掩饰而说成是“靖难”之役。结果是朝廷不敌,燕王朱棣获得了胜利。在燕王军队抵达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当火势扑灭后发现了儿具烧焦了的尸体,据说它们是皇帝、马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朱允坟最后的真正命运仍然是一个谜。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烧死了,后来对他的帝业抱同情心的历史学家们都说他乔装成和尚逃离南京。官方历史学家当然只能说皇帝及其长子已死于难中:否则,燕王就不可能称帝了。1402年7月17日朱棣即皇帝位,但不是继承建文帝的帝位,而是继承太祖高皇帝的帝位。次曰,他下令给据说是建文帝及其家属的遗体安葬如仪,但是,他没有给这位死去的皇帝以谥号。接着他发了几道文告,把他的登极遍告国内和国外。1402年剩下的几个月被称为洪武35年。新皇帝用这种办法明确地否定了建文帝的合法性,他改年号为永乐元年。开国皇帝的所有法律和制度一概予以恢复。另外,新皇帝命令销毁建文时期的档案,只留下关于财政和军事问题的档案,同时朝廷史官关于建文帝的行事写了一些歪曲真相的、极尽批判之能事的报道,想以此证明永乐帝夺权是有理由的。他们谴责建文帝和他的顾问们行为放荡和品行不端,把建文帝形容为不孝、奸恶和邪淫的人,指责他玩忽职守并犯有大不敬之罪。
不管建文帝是被焚而死还是为了逃避而乔装成和尚,他的结局都很凄慘,失掉了九五之尊的地位。为了实行报复,永乐年间的官方历史还掩盖了建文的年号而人为地把明太祖的统治时期延长了4年,即从洪武32年延长到洪武35年。这个时期曾经被历史学家称之为“革除”时期。建文的年号至1595年10月才被万历皇帝恢复,那是作为编纂明王朝历史的流产的计划的一部分提出来的。可是,要到242年以后的1644年7月,南明君主福王朱由崧才定建文帝的庙号为“惠宗”,谥号为“让皇帝”。这后一个尊号之所以被选用是为了适座民间传说,即建文帝并未死于宫中大火,而是为了解除内战的普遍苦难而自愿逊位给他的叔父的。但福王的统治不过一年,这个统治及其敉令均未被淸政权所承认。到了1736年9月当乾隆帝封建文帝为“恭闽惠帝”时,他的皇帝地位才完全恢复。由于这种种情况,他在明王朝的正史《明史》中被称为“恭闽惠帝”,但在由王鸿绪在1723年完成的更早一些的《明史稿》中还是直截了当地被称为“建文帝”。
简短地回顾了一下建文帝朱允坟悲催的人生经历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他的命造。显然,问题主要出在结构要素的排列形式上。如果将年柱和时柱交换,情形就会发生根本的改变(见例八十七附):金水聚于年柱月柱,同样具有目前的旺势,木、火、土聚于日柱时柱,正好可以扶起弱主,任财任杀。而且,金旺生水,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日主,整个结构就会气势流畅,完全改变日主孤立无援的局面。此事两个网络的要求可以同时得到充分的满足。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但从中毕竟可以领悟到结构形式样列的重要性。
『文章来自帝神算命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