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儒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异同

  • 作者: 帝神小编
  • 来源: 帝神算命网
  • 2024-06-16

 儒家开山大宗师,是孔子,这一点,在儒家学派开始及整个两千年的传承过程中,都始终清晰。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与先秦之前的文化传承,六艺以礼为主干,来源于周礼。这一点孔子自己在世时,也交代得清楚。孔子出生地在山东,在山东生活到51岁。著作时期的晚年,65岁以后,也回到了山东。中国儒家学派形成于山东,中国儒家的发祥地是山东。山东出了孔子,出了儒家。这是山东齐鲁一地,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
  我们通常讲中国的中原,中原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在今日我们可以把山东一地,划入中原范围。先秦时期,更早些时期,中原的概念与地域所指,不包括山东。司马迁《史记》中讲,司马迁的观点,中原指的是“三河”一带。指“夏人都河东,商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明确是指今天的洛阳黄河一段。洛阳黄河一段,南边、北边、西边,在今河南西北部,豫、晋两省交界一带。河南、山西交界处的王屋山以西,为河东。洛阳一带的黄河的北边,太行山南边,为河内。洛阳为河南。这是先秦以前,所指的中原。即便在今天,人们的观念,山东文化是齐鲁文化,河南文化是中原文化,在人们的观念中地域文化特色与区别,依然是明显的。齐鲁文化肇始于周公封地,完成于孔子,完成孔子选择周文化作为创立儒学的底本,以至创立儒家学派。这是不是说,儒家学派从开始就与中原文化不是同一回事,从儒家学派的传承关系上,也与中原文化不是同一回事,进一步讲,儒家学派,并非中原文化,并非直接以中原文化为方法根基,为理论来源。
  孔子出生在山东,成长在山东。出生、成长在周公的封地。接受、移植中改造了周文化,这是孔子的天命吗?孔子自己,却是商部落的后裔。一个商部落的后裔延续、光大了灭掉自己祖族的周代文化,孔子自己有没有自己的文化心理?孔子去鲁。孔子到底为什么离开了鲁国?这是不是应该追述到孔子个人的文化心理上去?近代以来,儒家特别是孔子这个圣人身份,经历了百年簸荡,基本上剥落干净了原有的太多的政治成分,更多地显示为文化价值之时,追究孔子去鲁,也应该从中拣去其在鲁国时因为丢官而去鲁的的因素,应该拣去其所谓在鲁国已经不能够施展政治包袱的因素,而应该更多的去分析、找出孔子去鲁的文化上的因素。
  孔子去鲁,泰山无色。这是山东在为中国培养圣人时的耻辱。孔子在山东生活到了51岁,51岁,在古代,应该已经是一个老年人的年龄。这样的年龄,而要抛弃故土,心中有无深层的酸痛?孔子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这样的年龄,已经知天命。这个天命,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孔子已经到了知道自己不是做官的命,可不可以理解为孔子已经明白了天所赋予孔子的,是文化创造,是文化理想,不是政治治理。孔子去鲁,是为了为文化担当些什么。两千年来儒门子弟以为的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寻找施展自己的政治包袱的说法,也只应该说是猜想,应该大打折扣。孔子去鲁,只为了文化,只为了完成自己心中的文化追寻。
  周游列国,两千年间,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了大错觉。错觉为孔子当年游遍了中华大地。实际上孔子的游列国,范围小的很。实际上只是游历了相当于今天河南的一个省,又仅仅是河南省的一部分。我们在今天的中国地图上,不用,仅仅在河南省的地图上,就可以完全勾勒出孔子当年周游列国的路线图来。标出这个路线图后,我们更要笑了,孔子周游的列国,实际上主要集中在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的范围之内。就是20多年前的原新乡地区范围。这个范围,东起大丕山西边的卫辉,西至王屋山东边的济源。 如此小的一个范围,孔子待了14年。孔子为什么待在如此一个小范围内不走,赖着,到底是为什么?
  孔子长居地是卫国。今天的卫辉。居住的人家是姓颜的人家,是孔子弟子颜子的族人家。我们知道,孔子几岁时,60多岁得子的孔子的父亲就去世了。孔子是由母亲一手带大。在成长过程中,还遭受同族驱赶。孔子母亲为颜姓。孔子在成长过程中是不是养成了一些母族情结?孔子的颜姓母亲与河南卫辉颜氏家族,有无血缘?颜子与师傅孔子,有无血缘?我们知道,当时在山东,颜子已经参与了孔子去鲁事件。
  孔子周游列国而不游,大多住在卫国,应该不是为了哪个卫国的女人卫嬉吧?食色,性也。一个人常年出门在外,有一些绯闻,正常的事情。孔子不应该是为了卫嬉。当卫王出游,卫王与卫嬉并排而坐,亲亲热热,视坐在身后的孔子为无物,孔子大有感叹:不见有人热爱道想爱美色一样啊!这促成过孔子离开卫国。
  孔子待在如此一个小范围内,赖着不走,真正的原因,是孔子自己认为自己是商部落的后裔。孔子离开鲁国的根本原因,也在这里。51岁之前在鲁国,孔子曾经短暂的主政。


www.dishen.com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