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午时是几点到几点 阳气旺盛聚集

  • 作者: 帝神小编
  • 来源: 帝神算命网
  • 2024-06-26

  众所周知,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年有三百五六天,这是全球公认的时间运行法则。而古代的时间计算方式,虽跟现在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按照古代的时间计算方式,当时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也就是所谓的一炷香时间。

  午时的确切时间

  按照古代的时间计算方式,午时为白天的11点到13点,在这时间段的所有时间,均可成为午时。站在道教的角度,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午时三刻的说法

  白天11点到13点的午时中的午时三刻,的是白天的12点到12点半这个时间段,此时因太阳运行到天空的正中方位或接近正中方位,此时大地接收到的太阳光最为强烈,所以,此时辰阶段阳气旺盛。十一点交午时,十一到十一点半为午时一刻,十一点半到十二点为午时二刻,十二点到十二点半为午时三刻,十二点半到下午一点就是午时四刻了。

  古代时辰的说法

  含有午时的十二时辰,由来已久,在西周时就已经出现并使用,为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贡献,是中国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制历史悠久,西周时就已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每个时辰相等于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汉族人民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十二时辰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后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

http://www.dishen.com文章,转载请联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