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紫薇斗数中的大迁移是什么意思

  • 作者: 帝神小编
  • 来源: 帝神算命网
  • 2024-05-19

1、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移高潮是?


  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为了求食,中原人民开始向南迁徙.八王之乱的破坏,以及西,北各族势力的冲击,引起更大规模的移民潮.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那时候,中原人口除了主要流向南方以外,还有一些迁徙到辽河流域,或迁徙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离中原较远,晋末”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其中包括一批文化名人.在日后中原混战时期,河西走廊相对安宁,成为当时发展汉族先进文化的重要据点.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他客观上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后世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西晋末,东晋初.

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为了求食,中原人民开始向南迁徙.八王之乱的破坏,以及西,北各族势力的冲击,引起更大规模的移民潮.黄河流域
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那时候,中原人口除了主要流向南方以外,还有一些迁徙到辽河流域,或迁徙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离中原较远,晋末”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其中包括一批文化名人.在日后中原混战时期,河西走廊相对安宁,成为当时发展汉族先进文化的重要据点.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他客观上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后世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摘自<中国历史教科书>



  西晋末期至南北朝时期

人口大量南迁



  黄河改道吧
黄河治水和迁徙等问题的争论自古就有。黄河水利史的研究表明,周定王5年(公元前602年)是史载比较准确的第一次黄河大改道,造就了著名的禹贡河。而后历经多年的筑堤和治理,一直到东汉年间黄河河道才日趋稳定。北宋年间黄河水患再次大规模发生,河道变迁剧烈,决、溢、徙超过了以往。史载最激烈的东流和北流之争就发生在这时,司马光和王安石都卷入了关于治河方略的争议,最终治河以适应“东流高仰,北流顺下”的新构造活动的条件而结束,实际是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占了上峰。

近代有关黄河下游河道的问题研究步入科学轨道,对黄河下游迁徙改道基本原因的讨论,归纳起来就是多泥沙的淤积和基底构造的活动。不久前任美锷先生引用美籍华人梁恩左的认识,提出黄河下游北流河道的演化与史前的大地震灾害有关,认为是远古时代一次强烈的地震促使黄河改道北流。这一说法将重大的灾害与古地理环境的演化联系了起来,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说是黄河下游迁徙改道原因的一个新解释,但深入研究有关黄河北流与华北平原地震构造、史前灾害等问题后,发现问题可能不是如此简单。

区域性河流的演化受到基底活动构造的控制,在地质学上有明确认识。吴忱等研究了华北平原地面古河道后指出,“漳河、滹沱河、唐河甚至包括了黄河古道,在流出洪积扇形成平原之后,不是径直东流入海,而是北东方向流动一段距离以后才东流入海”,明显受到基底活动构造的影响。同时对华北平原地质构造运动的研究揭示该平原总体运动有向北、向东掀斜的趋势,也就是说北流的方向应朝向华北第四纪的沉降中心——渤海中部。强烈的地震沿构造带(特别是位于华北平原中部的地震构造带)反复发生,可能影响黄河河道的演变趋势,但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不可能形成一条大得足以容纳黄河的北流沟谷,这是地震研究已经证实的问题。

研究黄河下游北流河道的演化规律,首先发现的问题是历史上黄河北流路线从来没有到达平原的西部,进入白洋淀流域地区。北流的多条路线只是到达这一区域的边缘,再转向北东方向,穿过德州 沧州这一走廊,进入海河附近。这是个一直让人困惑的问题。地震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证实,沿太行山山前、平原中西部,不具备发生巨大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黄河迁徙北流也从未到达包括白洋淀流域在内的这一地带。那么,这个地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件?

最近有研究发现,河北平原中部、白洋淀流域史前曾发生一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一重大灾害才是造成历史上黄河北流基本格局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在研究白洋淀流域的历史地貌问题时发现,这一地区存在一种特殊的地貌碟形洼地群。这种奇特而广泛分布于白洋淀流域的地貌现象是全新世中—晚期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上陨石雨撞击坑的遗迹。结合相关资料推测,白洋淀流域的特殊地貌是在全新世中—晚期一次规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后,经地表水和人工改造形成的。研究初步证明这次天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域可能从晋北一直到冀中,甚至延伸到渤海湾附近;发生的时间推测在距今4000至5000年。陨石雨的很大一部分溅落在河北平原中西部,在平原的松散沉积物上形成大量的撞击坑,呈群体状分布于平原地表,后经地表水侵蚀、改造,在平原的中西部形成了特殊的白洋淀流域区。撞击坑的坑唇及其周边抛射物构成的环型堆积物交织在一起,隆起形成了多层次的天然环形堤坝,不仅阻挡了黄河北流的巨大冲击,也限制了撞击区内地面水的外流。另一方面,撞击破坏了地表河道(很可能包括黄河在内),淤塞了黄河等河流入海的通道,因此造成了史前的洪水灾害。这样就圆满解释了“白洋淀独特存在的小流域区”、“历史上黄河北流中止于白洋淀流域区以南”等一系列过去难于解释的问题。研究证实,发育于渤海湾西岸的贝壳堤是黄河改道南迁的地质学证据;只有在黄河不注入渤海时,贝壳堤才有生成的条件。渤海湾最古老的第四道贝壳堤形成于距今4700至4000年,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黄河改道南流,在此之后开始回归北流。由于渤海湾地区没有发现时代更为古老并具有一定规模的贝壳堤,所以也可以进一步推论,中全新世(距今1万年的地质时代)以前,虽有小规模的改道,但黄河是以北流为主,进入渤海。这是古代黄河比较固定的流向,而黄河最初改道南流的时间可以推定为距今4700年左右。我们可以将黄河迁徙改道的演化历史简单概括如下:在华北平原上成河后,黄河河道走向受到基底活动构造影响,基本维持在北东—北北东方向,注入渤海,虽然多泥沙易泛滥成灾,但是在全新世中到晚期以前,北流河道在平原上活动整体是稳定的;大约在距今4000至5000年的某一时刻,华北地区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事件,在平原的中、西部发生了规模巨大的撞击,使黄河北流的河道受到破坏,造成河道壅塞,入海口可能也被截断;此后河北平原开始洪水肆虐,黄河下游河道进入极不稳定的时期,古代先民开始了与洪水斗争的重要时期,黄河从此不再进入平原的中、西部,下游河道在延伸到冀中一带后转向东,再向北穿过沧州—德州这一狭小走廊,最终进入渤海。



  星光纪第一纪,精灵族应梵拉的招换,从中土世界迁到瓦林诺,史称大迁移



  西晋末年形成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移的高潮

2、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迁移是什么?


  1.“永嘉丧乱”时期
  
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安史之乱”时期
  
发生在唐代,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3.“靖康之乱”时期
  
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

4.“金完颜亮”时期
  
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时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闯关东”时期
  
19世纪后期的旧中国,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后,两国竞相在东北扩张势力,修筑铁路、掠夺资源,需大批劳动力,迫使华北破产,农民移入东北,尤以山东、河北两省农民最多.1923年-1930年间移入东北达300万人,1937年一年就达到70万人。此外,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来自河南、陕西等省的农民。

7.“东南沿海下南洋”时期

欧美资本主义侵入东南亚后,为掠夺东南亚资源,招收中国破产农民作为开发殖民地的劳动力资源,并贩卖中国劳工,致使东南亚人口激增。
  
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就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而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人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如我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3、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大迁移有几次?都是什么时候?


  当代中国地理上,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位于江苏中部的淮河。中国古代每逢北方兵荒马乱的时候,北方人大都向淮河以南的地方迁移,来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处。中国历史上总共出现三次淮北地区的人口大规模迁往淮南地区。
第一次:西晋末年。晋朝统一中国,太平了十几年之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晋朝国力损失大半。而此时原漠北地区的五胡(匈奴、鲜卑、羌、羯、氐)乘机纷纷来攻打晋朝。在此过程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苍天又有不测风云,西晋末年关中、三晋地区爆发大面积的旱灾、蝗灾,农民颗粒无收,饿死之人无数,甚至发生食人的悲剧!在这种天灾人祸的双重灾难下,北方人民大多数由淮河以北迁至到淮河以南。
第二次:唐朝“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公元755年农历十一月胡人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唐朝政府军与叛军对抗死伤无数,这还不算。安禄山叛军每攻下一座城池便开始大规模屠城,造成尸骨成山的局面。但是“安史之乱”的七年零二个月的时间里主要战场基本上都是在北方,而南方则繁荣依旧。南方重镇如金陵、广州等很多地方,照样有着大批来自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来大唐做生意,没有因为北方战乱而终止了他们和大唐的贸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北方人迁移到了南方。
第三次:北宋“靖康之耻”。北宋末年,金邦女真人乘宋朝国力空虚,乘机大规模南下,一路上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几乎到了见人就杀的现象。而宋朝政府软弱无能,一个劲地往南逃。因此山东、河南等地区纷纷落入金邦手中,山东、河南等地的汉人因无非忍受金邦的屠杀和高压政策,所以有很多北方汉人跟随着宋朝朝廷大批大批地迁移到南方!



  早在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秦人移民巴蜀,楚人开发西南,燕国开拓辽河流域,都曾作过一定数量的移民.
1、秦汉(公元前221--220)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常来侵犯,每值匈奴战败,常把他们的俘虏移居内地.西晋(公元281—318年)时,匈奴、鲜卑以及氏、羌等族人民移居内地更多.在此时期大量胡人南下,在华北地区曾先后建立了许多小国,大量汉族居民从黄河流域迁移到了长江以南.当时政府更把北方原有州郡地方政府迁到南方,称为侨置州郡.例如有所谓南徐州、南衮州、南豫州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的人口迁移.
2、在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北方有契丹族南进;随后又有女真族的金人南下.在南宋时期(公元1133—1279年),华北各地由金人统治,南宋政府迁到临安(今杭州).这样就有大量女真族人迁人黄河流域,原住黄河流域的汉人又一次大批被迫移居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最大的人口迁移.
由蒙古族人建立的元朝政府(公元1279—1368年)统治了全中国,蒙族人民大量移入内地.
3、1659年满洲人建立清朝统治中国.满族居民大部进入内地,编为八旗,他们生活在广大汉人之中,逐渐采用汉语;同时满、汉之间也互相通婚.清代末期,满人绝大部分留在内地生活.另一方面,东北的满洲地方早期原禁止汉人前去,但因内地人口众多,而且水旱灾害也常发生,黄河下游山东、河北、河南各省人民开始私下到东北移垦,以后由于俄、日帝国主义妄图霸占满洲,清政府也奖励汉人前往,用以充实边疆.
4、清代末年(公元1911年),东北三省人口又增至2,900万.在短短的一百余年中,东北总人口从不到100万增加到2,900万,增长近30倍.这虽然仅是国内地区性的人口迁移,但就其人数之多,增长之快,也可算是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4、古代中国比较大的人口迁移是哪次


  第一次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相对稳定,大量人口南迁。
第二次是两宋时期,特别是宋室南迁,人口大量南迁。
应该是第二次



  人口南迁,到南宋后期才完成



  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效仿中原发动北民南迁,是历史上古代中国较大的人口迁移。



  抗日战争的西迁



  还有明朝初年一次大迁移

此文为帝神算命网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