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小寒是不是开始数九了

  • 作者: 帝神小编
  • 来源: 帝神算命网
  • 2024-06-27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 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雨水: 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量增多,所以叫雨水。 惊蛰: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所以叫惊蛰。春分: 春分时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清明: 清明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开始发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谷雨: 谷雨就是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立夏: 太阳黄经为45度,立夏就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小满: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未成熟,所以叫小满。芒种: 芒种表明麦类作物的成熟,谷类作物的播种。“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夏至: 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小暑: 太阳黄经为105度,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较热的季节,小暑是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 。大暑: 大暑时太阳黄经为120度,暑是炎热之意。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天气酷热。立秋: 太阳黄经为135度,“秋”春华秋实,是植物快成熟之意。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清风。此后气温最热逐渐下降。处暑: 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夏季火热已经到了头,暑气就要散了。处暑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白露: 太阳黄经为160度,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秋分: 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寒露: 太阳黄经195度,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霜降: 太阳黄经为210度,气温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所以叫霜降。立冬: 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小雪: 入冬以后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季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大雪: 太阳黄经为255度,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冬至: 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小寒: 小寒进入数九天,开始数九不是很冷,但寒意逼人。大寒: 大寒就是天气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Dishen.com』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