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韩国人为什么有中国名字

  • 作者: 帝神小编
  • 来源: 帝神算命网
  • 2022-10-06
韩国姓氏来源于中国姓氏,
但由于中国的文字不停地演变,所以有些姓氏在韩文中会有重复.韩国的姓氏不到300个,但绝大部分人只采用少数几个.最常见的姓有:金、李、朴、安、张、赵、崔、陈、韩、姜、柳和尹. 韩国四大姓氏金、李、朴、崔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同姓间的婚姻至今仍被严格禁止.在古代的半岛三国时期,高句丽国在公元一世纪时首先开始使用姓氏.百济、新罗也追随其后,分别在四世纪和六世纪开始使用姓氏.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韩国人的姓氏同中国人的姓氏很相像.韩国人的姓氏也有单姓和复姓之分.单姓最常见的是金、李、朴、崔、郑、姜等姓,复姓有司空、诸葛、独孤、鲜于、皇甫、南宫等等.据一九八五年韩国人口国情调查统计资料显示,现有的韩国人的姓氏共有二百七十五种. ”从中看出,三韩人的主体新罗使用汉姓要比高句丽人晚五百年时间,而百济是高句丽的王族在三韩地区建立的殖民王朝,其使用汉姓与高句丽尚有三百年差距.韩国常见姓金、李、朴、安、张、赵、崔、陈、韩、姜、柳和尹,在高句丽的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而且除了金、朴算是韩国本土姓氏外,李、张、赵、崔、陈、柳等姓氏都是南北朝后期至隋唐时中国的大姓和贵姓.在韩国五大姓氏中,金姓106个本贯、朴姓70多个本贯、崔姓43个本贯,全为本土起源,并无从中国传入的相同姓氏.李姓109个本贯中,约30多个是由中国传入,郑姓35个本贯中,只有瑞山郑氏、琅琊郑氏两个本贯由中国传入.韩国与朝鲜的安、卞、边、蔡、曹、陈、池、丁、范、方、房、洪、康、吉、蒋、康、孔、廉、卢、明、南、潘、千、秦、秋、任、沈、慎、石、宋、魏、阎、阎、严、杨、殷、印、禹、朱、洪等姓氏据传完全来自汉唐直至明朝时期的中国,并无充分的考证;林、鲁、柳、车、罗、吕、南宫、芮、王、吴等姓氏则在族谱中相传始祖是商朝、周朝、战国、秦朝、汉朝时期进入朝鲜半岛的中国人.韩国人本来没有姓氏,在古代的三国时期,高句丽国在西元一世纪时首先开始使用姓氏.百济、新罗也追随其后,分别在四世纪和六世纪开始使用姓氏.由於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韩国人的姓氏同中国人的姓氏很相像.韩国人的姓氏也有单姓和复姓之分.单姓最常见的是金、李、朴、崔、郑、姜等姓,复姓有司空、诸葛、独孤、鲜於、皇甫、南宫等等.据一九八五年韩国人口国情调查统计资料显示,现有的韩国人的姓氏共有二百七十五种。



  韩国姓氏来源于中国姓氏,但由于中国的文字不停地演变,所以有些姓氏在韩文中会有重复。
韩国的姓氏不到300个,但绝大部分人只采用少数几个。最常见的姓有:金、李、朴、安、张、赵、崔、陈、韩、姜、柳和尹。 韩国四大姓氏金、李、朴、崔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同姓间的婚姻至今仍被严格禁止。
在古代的半岛三国时期,高句丽国在公元一世纪时首先开始使用姓氏。百济、新罗也追随其后,分别在四世纪和六世纪开始使用姓氏。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韩国人的姓氏同中国人的姓氏很相像。韩国人的姓氏也有单姓和复姓之分。单姓最常见的是金、李、朴、崔、郑、姜等姓,复姓有司空、诸葛、独孤、鲜于、皇甫、南宫等等。
据一九八五年韩国人口国情调查统计资料显示,现有的韩国人的姓氏共有二百七十五种。 ”从中看出,三韩人的主体新罗使用汉姓要比高句丽人晚五百年时间,而百济是高句丽的王族在三韩地区建立的殖民王朝,其使用汉姓与高句丽尚有三百年差距。
韩国常见姓金、李、朴、安、张、赵、崔、陈、韩、姜、柳和尹,在高句丽的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而且除了金、朴算是韩国本土姓氏外,李、张、赵、崔、陈、柳等姓氏都是南北朝后期至隋唐时中国的大姓和贵姓。
在韩国五大姓氏中,金姓106个本贯、朴姓70多个本贯、崔姓43个本贯,全为本土起源,并无从中国传入的相同姓氏。李姓109个本贯中,约30多个是由中国传入,郑姓35个本贯中,只有瑞山郑氏、琅琊郑氏两个本贯由中国传入。韩国与朝鲜的安、卞、边、蔡、曹、陈、池、丁、范、方、房、洪、康、吉、蒋、康、孔、廉、卢、明、南、潘、千、秦、秋、任、沈、慎、石、宋、魏、阎、阎、严、杨、殷、印、禹、朱、洪等姓氏据传完全来自汉唐直至明朝时期的中国,并无充分的考证;林、鲁、柳、车、罗、吕、南宫、芮、王、吴等姓氏则在族谱中相传始祖是商朝、周朝、战国、秦朝、汉朝时期进入朝鲜半岛的中国人。
韩国人本来没有姓氏,在古代的三国时期,高句丽国在西元一世纪时首先开始使用姓氏。百济、新罗也追随其後,分别在四世纪和六世纪开始使用姓氏。由於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韩国人的姓氏同中国人的姓氏很相像。韩国人的姓氏也有单姓和复姓之分。单姓最常见的是金、李、朴、崔、郑、姜等姓,复姓有司空、诸葛、独孤、鲜於、皇甫、南宫等等。据一九八五年韩国人口国情调查统计资料显示,现有的韩国人的姓氏共有二百七十五种。
在韩国人的姓氏中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即“本”。人们在相互介绍时,不只说出姓什么,还要说出各自的“本”来。所谓“本”,即指该姓氏的始祖源出於何地,也就相当於中国人的籍贯。比如说姓金的,虽然都姓金,但各自的“本”不同。如,有广州金氏、安东金氏、义城金氏、庆州金氏等;姓李的有光山李氏、延安李氏、韩山李氏等。同一“本”的同姓人即为同一宗氏。
在韩国,到处都能看见××地××氏宗亲会的牌子。这种宗亲会组织负责管理本姓宗亲的事务。如祖坟、家庙、宗祠的修整;每年两次祭祀祖先的春祭秋飨;三十年一次的族谱修订工作及帮助宗亲解决各种问题等等。在韩国,有的姓氏只有一个“本”,有的姓氏有许多的“本”。“本”最多的当属金姓,共有二百八十二个“本”之多。李姓也有二百三十七个“本”。
其他如朴、崔、郑等姓的“本”也都超过一百个。韩国人的绝大多数都在朝鲜半岛境内,但有些姓的“本”却在中国。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和韩国就是紧邻,在多年的相互交往中有些中国人移居到朝鲜半岛并带去了他们自己的姓氏,逐渐融入了韩国,成为韩国的姓氏。
在韩国,每个姓氏家族都有自己的族谱。族谱记录了本家族始祖的起源、本血统中各门派系的出处、各世代人的官职、本家族男子娶何地何氏女子为妻、本家族女子嫁与何地何氏男子为妻等有关资料,非常详细。韩国人非常重视族谱,每隔三十年就要修订一次,各个家庭都要妥善保存族谱,世代相传。哪怕是远走海外,也要世代相传,保留族谱,否则一旦回国认祖归宗时拿不出证据就麻烦了。
韩国文化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西元前35年。韩国战争后韩半岛的南北对峙导致了南朝鲜现代文化的差异,但双方传统文化却一脉相承。韩半岛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因此韩半岛传统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不过韩半岛传统文化仍保留有其独特的特征。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北部和目前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分布着扶余国、高句丽、沃沮、东濊和其它小国家或部落。西汉在这一地区建立了汉四郡。但由于受到当地人的反击,真番、临屯二郡很快瓦解,玄菟郡也被转移到辽东。与此同时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后,开始逐步统一其周边国家,并在西晋末年吞并了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
“朝鲜”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籍《山海经》。海内经曰:“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天毒。”“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前200年成书的《尚书大传》中有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之地的记载。《尚书大传》中的“朝鲜”即“朝日鲜明”之意,“朝”读如“朝日”的“朝”;但在《史记》卷一百一十五《朝鲜列传》第五十五“集解”引张晏云:“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为洌水,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也。”索隐云:“朝音潮,直骄反,鲜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讪。”史记中也有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之地。[7]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东部的东夷部落也陆续迁入朝鲜半岛。《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
“朝鲜”一词在朝鲜的史书《三国遗事》被用来称呼“古朝鲜”(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 从周朝至汉朝的中国史书,“朝鲜”只是指朝鲜半岛北部的地区,朝鲜半岛南部则被称为三韩(即辰韩、马韩、弁韩)。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推翻古朝鲜准王,国号仍称“朝鲜”,史称卫满朝鲜。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东征朝鲜,设立四郡,此后“朝鲜”一词长期消失在中国典籍中。直到14世纪晚期明朝太祖朱元璋选中朝鲜为该国国号。目前韩国官方采用传说檀君古朝鲜为朝鲜历史开端。但也不否认孔子曾经提及的东方君子国箕子朝鲜。
668年,在唐朝的协助下,新罗在征服伽倻和百济之后灭亡了高句丽,从此朝鲜半岛进入统一新罗时代。随着北朝鲜主体史学和韩国媒体的大肆渲染,认为此段历史为南北国时代,即南部为统一新罗,北部为渤海国。
根据考古所得,在数十万年前,朝鲜半岛之上已有原始人类居住。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传说从公元前24世纪,朝鲜半岛北部形成了檀君古朝鲜(意为“宁静晨曦之国”)。
前三国时期,朝鲜半岛北部及中国东北分布着夫余、沃沮、濊貊、东濊等东北亚部落,朝鲜半岛南部为三韩部落。进入4世纪以后,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统一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灭亡汉四郡。在西南部,百济消灭了马韩54国。东南部的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
公元7世纪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了百济和高句丽。676年罗唐战争后,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大同江以北的高句丽故地被唐朝渤海国等继承。904年,新罗僧人金弓裔建立后高句丽。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建立高丽国,此后定国号“高丽”(高丽时代阿拉伯商人将此名称传播到欧洲世界,英语或者欧洲语中“Korea”的语源就是“高丽”),并深受中国佛教的影响。
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改元建国,并由明太祖定国号为朝鲜,史称“朝鲜王朝”或李氏朝鲜、朝鲜。王朝以儒教治国,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世宗大王时期,王朝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
朝鲜半岛华人指的是朝鲜与韩国分治前,移民至朝鲜半岛的华人。现今至少发展至第三及四代。在韩国,他们自称韩华(韩国华人),而韩国人通常称呼他们为华侨。
华侨有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韩国建交后,从中国大陆前往韩国就学、就业及居留的新移民(约20万人:16万为中国朝鲜族,4万为汉族)。朝鲜半岛华人于朝鲜半岛上,人口虽然为仅次于朝鲜族的第二大族群,惟重要性有趋于弱化的发展。现今在韩国约有23,000人,在朝鲜约有22,133人。约占半岛总人口7,000万的0.07%。在韩国居住的华人大部份聚居于仁川,其次的是釜山及首尔;而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华人,以平壤比较多。
与一般海外华人来自广东及福建不同,韩国华人中的汉族,95%以上来自山东,其中先祖籍贯以烟台、青岛及威海居多。
根据朝鲜半岛历史,韩国人的不少氏族的祖先皆源自中原。这些人主因战乱因素来到朝鲜半岛南部生活(辰韩人族源之一是中原人)。直到今日韩国户籍册所记录的本贯看到不少昔日中原人移居朝鲜半岛的痕迹,如:苏州贾氏。惟他们已经被朝鲜化,不再被视为华人。
清朝末年,为了逃避战乱,多数从山东半岛乘船越黄海,登陆仁川、釜山和当时的汉城。登陆后,多数经营农业、饮食业和建筑业。
1910年朝鲜半岛日治时代时,韩国华人中不乏企业家及富商。日本人一方面要利用华人资源,一方面又防止华人做大,当时有规定: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雇用华人不得超过总工人人数的1/3。
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后,前往韩国的中国移民仍然不少。尤其最近一次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潮出现在国共内战(1949)前后。例如,中华民国政府撤出中国大陆时,大量华人自中国东北或中国山东省进入韩国;少数来自中国沿海其他地区。
朝鲜华侨1922年高峰时达十万人。1931年,万宝山事件发生后,大量华侨回国,人口降至三、四万。至1945年日本投降时,微升至五万人。60年代,华侨人数下降到二万人,70年代只剩下六、七千人。2002年,朝鲜华侨总数约2万2133人。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平壤;平安北道有300户;慈江道和咸镜北道有200户。
在韩国五大姓氏中,金姓106个本贯、朴姓70多个本贯、崔姓43个本贯,全为本土起源,并无从中国传入的相同姓氏。李姓109个本贯中,约30多个是由中国传入,郑姓35个本贯中,只有瑞山郑氏、琅琊郑氏两个本贯由中国传入。
韩国与朝鲜的安、卞、边、蔡、曹、陈、池、丁、范、方、房、洪、康、吉、蒋、康、孔、廉、卢、明、南、潘、千、秦、秋、任、沈、慎、石、宋、魏、阎、严、杨、殷、印、禹、朱、洪等姓氏据传完全来自汉唐直至明朝时期的中国,并无充分的考证;林、鲁、柳、车、罗、吕、南宫、芮、王、吴等姓氏则在族谱中相传始祖是商朝、周朝、战国、秦朝、汉朝时期进入朝鲜半岛的中国人。



  韩国姓氏来源于中国姓氏,但由于中国的文字不停地演变,所以有些姓氏在韩文中会有重复。
韩国的姓氏不到300个,但绝大部分人只采用少数几个。最常见的姓有:金、李、朴、安、张、赵、崔、陈、韩、姜、柳和尹。 韩国四大姓氏金、李、朴、崔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同姓间的婚姻至今仍被严格禁止。
在古代的半岛三国时期,高句丽国在公元一世纪时首先开始使用姓氏。百济、新罗也追随其后,分别在四世纪和六世纪开始使用姓氏。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韩国人的姓氏同中国人的姓氏很相像。韩国人的姓氏也有单姓和复姓之分。单姓最常见的是金、李、朴、崔、郑、姜等姓,复姓有司空、诸葛、独孤、鲜于、皇甫、南宫等等。
据一九八五年韩国人口国情调查统计资料显示,现有的韩国人的姓氏共有二百七十五种。 ”从中看出,三韩人的主体新罗使用汉姓要比高句丽人晚五百年时间,而百济是高句丽的王族在三韩地区建立的殖民王朝,其使用汉姓与高句丽尚有三百年差距。
韩国常见姓金、李、朴、安、张、赵、崔、陈、韩、姜、柳和尹,在高句丽的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而且除了金、朴算是韩国本土姓氏外,李、张、赵、崔、陈、柳等姓氏都是南北朝后期至隋唐时中国的大姓和贵姓。
在韩国五大姓氏中,金姓106个本贯、朴姓70多个本贯、崔姓43个本贯,全为本土起源,并无从中国传入的相同姓氏。李姓109个本贯中,约30多个是由中国传入,郑姓35个本贯中,只有瑞山郑氏、琅琊郑氏两个本贯由中国传入。韩国与朝鲜的安、卞、边、蔡、曹、陈、池、丁、范、方、房、洪、康、吉、蒋、康、孔、廉、卢、明、南、潘、千、秦、秋、任、沈、慎、石、宋、魏、阎、阎、严、杨、殷、印、禹、朱、洪等姓氏据传完全来自汉唐直至明朝时期的中国,并无充分的考证;林、鲁、柳、车、罗、吕、南宫、芮、王、吴等姓氏则在族谱中相传始祖是商朝、周朝、战国、秦朝、汉朝时期进入朝鲜半岛的中国人。
韩国人本来没有姓氏,在古代的三国时期,高句丽国在西元一世纪时首先开始使用姓氏。百济、新罗也追随其後,分别在四世纪和六世纪开始使用姓氏。由於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韩国人的姓氏同中国人的姓氏很相像。韩国人的姓氏也有单姓和复姓之分。单姓最常见的是金、李、朴、崔、郑、姜等姓,复姓有司空、诸葛、独孤、鲜於、皇甫、南宫等等。据一九八五年韩国人口国情调查统计资料显示,现有的韩国人的姓氏共有二百七十五种。
在韩国人的姓氏中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即“本”。人们在相互介绍时,不只说出姓什么,还要说出各自的“本”来。所谓“本”,即指该姓氏的始祖源出於何地,也就相当於中国人的籍贯。比如说姓金的,虽然都姓金,但各自的“本”不同。如,有广州金氏、安东金氏、义城金氏、庆州金氏等;姓李的有光山李氏、延安李氏、韩山李氏等。同一“本”的同姓人即为同一宗氏。
在韩国,到处都能看见××地××氏宗亲会的牌子。这种宗亲会组织负责管理本姓宗亲的事务。如祖坟、家庙、宗祠的修整;每年两次祭祀祖先的春祭秋飨;三十年一次的族谱修订工作及帮助宗亲解决各种问题等等。在韩国,有的姓氏只有一个“本”,有的姓氏有许多的“本”。“本”最多的当属金姓,共有二百八十二个“本”之多。李姓也有二百三十七个“本”。
其他如朴、崔、郑等姓的“本”也都超过一百个。韩国人的绝大多数都在朝鲜半岛境内,但有些姓的“本”却在中国。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和韩国就是紧邻,在多年的相互交往中有些中国人移居到朝鲜半岛并带去了他们自己的姓氏,逐渐融入了韩国,成为韩国的姓氏。
在韩国,每个姓氏家族都有自己的族谱。族谱记录了本家族始祖的起源、本血统中各门派系的出处、各世代人的官职、本家族男子娶何地何氏女子为妻、本家族女子嫁与何地何氏男子为妻等有关资料,非常详细。韩国人非常重视族谱,每隔三十年就要修订一次,各个家庭都要妥善保存族谱,世代相传。哪怕是远走海外,也要世代相传,保留族谱,否则一旦回国认祖归宗时拿不出证据就麻烦了。
韩国文化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西元前35年。韩国战争后韩半岛的南北对峙导致了南朝鲜现代文化的差异,但双方传统文化却一脉相承。韩半岛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因此韩半岛传统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不过韩半岛传统文化仍保留有其独特的特征。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北部和目前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分布着扶余国、高句丽、沃沮、东濊和其它小国家或部落。西汉在这一地区建立了汉四郡。但由于受到当地人的反击,真番、临屯二郡很快瓦解,玄菟郡也被转移到辽东。与此同时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后,开始逐步统一其周边国家,并在西晋末年吞并了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
“朝鲜”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籍《山海经》。海内经曰:“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天毒。”“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前200年成书的《尚书大传》中有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之地的记载。《尚书大传》中的“朝鲜”即“朝日鲜明”之意,“朝”读如“朝日”的“朝”;但在《史记》卷一百一十五《朝鲜列传》第五十五“集解”引张晏云:“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为洌水,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也。”索隐云:“朝音潮,直骄反,鲜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讪。”史记中也有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之地。[7]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东部的东夷部落也陆续迁入朝鲜半岛。《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
“朝鲜”一词在朝鲜的史书《三国遗事》被用来称呼“古朝鲜”(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 从周朝至汉朝的中国史书,“朝鲜”只是指朝鲜半岛北部的地区,朝鲜半岛南部则被称为三韩(即辰韩、马韩、弁韩)。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推翻古朝鲜准王,国号仍称“朝鲜”,史称卫满朝鲜。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东征朝鲜,设立四郡,此后“朝鲜”一词长期消失在中国典籍中。直到14世纪晚期明朝太祖朱元璋选中朝鲜为该国国号。目前韩国官方采用传说檀君古朝鲜为朝鲜历史开端。但也不否认孔子曾经提及的东方君子国箕子朝鲜。
668年,在唐朝的协助下,新罗在征服伽倻和百济之后灭亡了高句丽,从此朝鲜半岛进入统一新罗时代。随着北朝鲜主体史学和韩国媒体的大肆渲染,认为此段历史为南北国时代,即南部为统一新罗,北部为渤海国。
根据考古所得,在数十万年前,朝鲜半岛之上已有原始人类居住。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传说从公元前24世纪,朝鲜半岛北部形成了檀君古朝鲜(意为“宁静晨曦之国”)。
前三国时期,朝鲜半岛北部及中国东北分布着夫余、沃沮、濊貊、东濊等东北亚部落,朝鲜半岛南部为三韩部落。进入4世纪以后,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统一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灭亡汉四郡。在西南部,百济消灭了马韩54国。东南部的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
公元7世纪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了百济和高句丽。676年罗唐战争后,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大同江以北的高句丽故地被唐朝渤海国等继承。904年,新罗僧人金弓裔建立后高句丽。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建立高丽国,此后定国号“高丽”(高丽时代阿拉伯商人将此名称传播到欧洲世界,英语或者欧洲语中“Korea”的语源就是“高丽”),并深受中国佛教的影响。
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改元建国,并由明太祖定国号为朝鲜,史称“朝鲜王朝”或李氏朝鲜、朝鲜。王朝以儒教治国,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世宗大王时期,王朝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
朝鲜半岛华人指的是朝鲜与韩国分治前,移民至朝鲜半岛的华人。现今至少发展至第三及四代。在韩国,他们自称韩华(韩国华人),而韩国人通常称呼他们为华侨。
华侨有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韩国建交后,从中国大陆前往韩国就学、就业及居留的新移民(约20万人:16万为中国朝鲜族,4万为汉族)。朝鲜半岛华人于朝鲜半岛上,人口虽然为仅次于朝鲜族的第二大族群,惟重要性有趋于弱化的发展。现今在韩国约有23,000人,在朝鲜约有22,133人。约占半岛总人口7,000万的0.07%。在韩国居住的华人大部份聚居于仁川,其次的是釜山及首尔;而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华人,以平壤比较多。
与一般海外华人来自广东及福建不同,韩国华人中的汉族,95%以上来自山东,其中先祖籍贯以烟台、青岛及威海居多。
根据朝鲜半岛历史,韩国人的不少氏族的祖先皆源自中原。这些人主因战乱因素来到朝鲜半岛南部生活(辰韩人族源之一是中原人)。直到今日韩国户籍册所记录的本贯看到不少昔日中原人移居朝鲜半岛的痕迹,如:苏州贾氏。惟他们已经被朝鲜化,不再被视为华人。
清朝末年,为了逃避战乱,多数从山东半岛乘船越黄海,登陆仁川、釜山和当时的汉城。登陆后,多数经营农业、饮食业和建筑业。
1910年朝鲜半岛日治时代时,韩国华人中不乏企业家及富商。日本人一方面要利用华人资源,一方面又防止华人做大,当时有规定: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雇用华人不得超过总工人人数的1/3。
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后,前往韩国的中国移民仍然不少。尤其最近一次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潮出现在国共内战(1949)前后。例如,中华民国政府撤出中国大陆时,大量华人自中国东北或中国山东省进入韩国;少数来自中国沿海其他地区。
朝鲜华侨1922年高峰时达十万人。1931年,万宝山事件发生后,大量华侨回国,人口降至三、四万。至1945年日本投降时,微升至五万人。60年代,华侨人数下降到二万人,70年代只剩下六、七千人。2002年,朝鲜华侨总数约2万2133人。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平壤;平安北道有300户;慈江道和咸镜北道有200户。
在韩国五大姓氏中,金姓106个本贯、朴姓70多个本贯、崔姓43个本贯,全为本土起源,并无从中国传入的相同姓氏。李姓109个本贯中,约30多个是由中国传入,郑姓35个本贯中,只有瑞山郑氏、琅琊郑氏两个本贯由中国传入。
韩国与朝鲜的安、卞、边、蔡、曹、陈、池、丁、范、方、房、洪、康、吉、蒋、康、孔、廉、卢、明、南、潘、千、秦、秋、任、沈、慎、石、宋、魏、阎、严、杨、殷、印、禹、朱、洪等姓氏据传完全来自汉唐直至明朝时期的中国,并无充分的考证;林、鲁、柳、车、罗、吕、南宫、芮、王、吴等姓氏则在族谱中相传始祖是商朝、周朝、战国、秦朝、汉朝时期进入朝鲜半岛的中国人。



  韩国的姓氏因受汉文化的影响而借用汉字,在中国姓氏普及的过程当中,结合了韩国的历史、文化,所以有韩国的特殊性。韩国人都有自己的姓、本贯和名字。姓和本贯表示家门。姓要跟本贯结合起来,才能表示自己的血族。本贯表示某个姓始祖的发祥地名,因此表示血族系统的时候,跟姓有不可分的关系。像安东金氏、延安李氏、文化柳氏等,在这里安东、延安、文化就是本贯,金、李、柳是姓氏,就这样本贯跟姓一起用才能知道他的血族系统。

韩国的姓氏从三国时代开始使用。据《三国史记》、《三国遗史》,在高句丽曾经有过有关国号高句丽的“高氏”姓,在百济使用过扶馀系统的始祖“温祚”血统的“扶馀氏”,在新罗从初期使用朴、石、金的三个王族姓氏和6部的6姓(李、崔、郑、孙、薛、 裴)。加耶的首露王传说从黄金蛋诞生,所以使用金氏姓。

韩国的姓氏有两种形式,金、李、朴等只有一个姓的单姓,还有南宫、鲜于、独孤氏等两的字的复姓。据2000年统计,在韩国最多的姓是“金”韩国人口中占21.6%,约992万人,在韩国人口中占14.8%排第二位是“李氏”,约679万人。第三位的是“朴氏”占8.5%为有约389万人。除了金、李、朴以外,在韩国排前20位的姓氏是崔、郑、姜、赵、尹、张、林、吴、韩、申、徐、权、黄、安、宋、柳、洪。此外全、高、文、白、许、南、朱等,还有孙、梁、曹、沈、刘、丁、郭、周、任、陈、杨、孔等,这些姓氏是跟中国一样的。


☆本文来自帝神算命网,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展开全文